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文集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節(jié),,學校給每位老師發(fā)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他是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以教人者教已”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他以睿智的目光、哲學的視野,、博大的胸懷,,用溫情、智慧和愛詮釋教育的真諦,。對于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
一、教育要用情,,這種情是來自與對學生的大愛,,來自于做教師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按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讓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悅。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chǎn)生效果,。
二,、教育要講信,要教育孩子做誠實的人,。
教育本身就必須是誠實的,、追求真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化學老師為促使學生仔細觀察,,用手指頭蘸了(其實沒蘸)了蓖麻油嘗了嘗,之后讓學生跟著做——————本書中美國的教師也做了類似的事:花一節(jié)課的時間考試教師叫給學生的錯誤的東西,,然后再在試卷上畫上0分,,讓學生明白老師講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要用自己的頭腦思索,,思索之后對的才值得去堅持,,不要人云亦云。教育和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教會學生探究。
三,、要做一個自信的教師,。
近年來很多老師“信課件”、“信教學時尚”,、“信課改新潮概念”,、“信評價標準”、“信應試指揮棒”,,惟獨缺失了自信力,。適當?shù)氖褂谜n件、課改理念,、評價標準等等也都是教學所必要的,,但教師斷不可忘卻自信力的培育與發(fā)掘。
(一)要努力,。路遙說:“人處在一種默默奮斗的狀態(tài)時,,思想就會從生活的瑣碎中得到升華?!钡拇_如此,,人歸根結底是精神的存在物。當夜深人靜,,萬賴俱寂時,,我們會在心底響起清脆的聲音,直扣心靈,,追問每個當下的日子究竟有何意義。雖然,,我們似乎難以握住生命的真理,,但當我們努力于一份自覺有意義的事物時,,我們的心就多了份安定,少了份浮躁與空洞,。要激勵學生多讀多寫,,語文教師就得多讀多寫,讀好,,寫好,,在讀書做文中享受語文。如此才能將這份興趣,、熱情與方法與學生分享,,讓學生受其感染,親其師,,信其道,,走上熱愛語文的路途,終身受益,。王尚文先生在《走進語文教學之門》中說:“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只有自我,。”我明白先生的意思是教師要比學生更可教才行,,唯教師學好,、學實,才能將所學之得與學生分享,,否則只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而已,。錢夢龍在其新著《教師的價值》)中也說:“老師自己愛讀書、會讀書,,才能教出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币蚨?,做教師,首先自己要努力,。
(二)要是思考,。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弊鳛檎Z文教師,,僅有閱讀與寫作本身還不夠,需有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沉淀,,在反思中燭見理性之光。諸如語文教學的.性質之爭(工具論、人文論,,亦或兩者兼顧),,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否統(tǒng)一為正確理解并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都是值得每個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再如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等問題,,都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三)要境界,。特別欣賞羅曼·羅蘭的一句話:“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是人伴隨自己最大潛能地改變世界”,。在羅曼·羅蘭的表述中,我清晰地發(fā)現(xiàn)幸福的本質在于個體實現(xiàn)改變,、影響世界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層次即為境界。身為人師,,我想呼喚我的學生,,走進田野,去感受一草一木的蓬發(fā),,激發(fā)他們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喚醒內(nèi)在沉睡的生命……
暑假里,我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文集匯集了陶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體現(xiàn)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及“行知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有很多關于教育的理論很精辟,不僅在當時很先進,,在現(xiàn)在看來,,也很有實際意義。值得我們這些新教師學習學習,。文集中的“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我之學校觀”等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自己的教學理念觀點必須有所轉變,。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xiàn)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
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學生一些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些理想、道德,、情操,,讀后感《《陶行知教育文集》讀書體會》。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當然,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xiàn)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學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jù)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fā),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yǎng)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yǎng)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
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而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jù)學生的可接受水平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
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陶行知先生闡述“教學合一”理論時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學生只是做個“書呆子”,、像一個口袋,,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當今,,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社會職能必須體現(xiàn)出“引導”這個特點來,。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思索,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尋求最佳結果,。對照陶先生的教育理論和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覺得自己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學中,,爭取做到不能注重簡單的知識傳授,,而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途徑,,讓學生不但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學會探究解決新的問題,學會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
四,、以“生活教育”促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社會型人才
“生活即教育”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陶先生強調教育以生活為中心,,正是強調了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提高人的素質與做事能力,,教人學會生活的本領,學以致用,。這不正是我們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嗎,?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豐富多彩,,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研究。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學習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努力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為祖國教育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有人說: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
這個暑假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發(fā)了我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的更大的熱情,。陶行知,,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贊頌他是萬世師表,。他在1943年,,創(chuàng)辦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闡明怎樣教,,怎樣做,怎樣學,,教,、學,、做、應交互運用合三為一,,陶行知的理論潛移默化進我的音樂教學中,,使我深受啟發(fā),現(xiàn)把所讀,、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一,、“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以為,,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做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
我在教授孩子們音樂的同時,也不應該只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參與進孩子們的世界,,與她們共同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和成長。我年年帶領孩子們參加縣里舉行的藝術節(jié),,多次榮獲縣級一等獎,,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瞬間我的內(nèi)心被融化了,,覺得付出沒有白費,。孩子們走上更大的舞臺,,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也很好的檢驗了我的教學成果,。
課堂上充分認可孩子們的能力,,給予她們自信心,與孩子們一起練習,,一起揮灑汗水,,而后享受成功的喜悅。正是我將教學做合而為一,,才使我的教育之樹結出了一枚枚碩果,。
二、“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因此我們在教授學生日常學習知識的同時,,我們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也帶領師生共同參與進生活勞動中,做一名志愿者,,從勞動中獲得感悟和學習,。我認為這次生活實踐遠比學生在課堂上說著如何做一個勤勞的人來的更為實際。
三、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早在陶行知先生求學于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時,,受學校民主自由思想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革舊布新的思想。1915年夏,,陶行知先生投身于教育事業(yè),,開始將其樸素的創(chuàng)新思想延伸到教育領域,他在發(fā)表的文章中論述了第一流的教育家,,不是政客的教育家,,不是書生的教育家,也不是經(jīng)驗的教育家,,而是“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教育家。
今年是我縣實施“縣管校聘”的第一年,,為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解決偏遠學校師資薄弱的問題,激發(fā)教師活力,,我鎮(zhèn)在中心校校長陳富林同志的帶領下,,大膽創(chuàng)新,實施了體育,、音樂,、美術、英語學科到薄弱小學的走教活動,,全鎮(zhèn)一盤棋,。我校音樂、美術學科到疙瘩小學進行走教,,每周兩節(jié)課。
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面對這種新的教育形式,,勇于接受,欣喜于新的嘗試,,但同時又擔憂學生群體不同,,無法勝任。以前面對的是初中的大學生,,我開始搜索小學生適合唱的歌曲視頻,,學習肢體動作,希望孩子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能夠邊唱邊做動作,,加強孩子們肢體的協(xié)調性,,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領導的舉措是一項創(chuàng)新,,我的教課也是一次創(chuàng)新,。當看到孩子們一副副天真的笑臉時,,一切都是值得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帶給我們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使我們學習,、研究、傳承和發(fā)展永恒的課題,,陶行知帶給我的智慧和啟迪猶如一場春雨,,讓我在音樂課堂上,做出更多的嘗試和改變,,讓我的學生們也享受著如春雨般的滋潤和成長,!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