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三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
二年級有學生43人,,一年來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作業(yè)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tǒng)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一),、長度單位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xiàn)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四),、表內乘法
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五),、觀察物體
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六),、表內乘法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七),、統(tǒng)計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把收集來的信息轉化為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關鍵是根據實際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
(八),、數學廣角
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三,、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措施
1,、以學生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3,、加強導優(yōu)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yǎng)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一學年的學習,我們班的學生對數學已經有了必須的認識,,全班同學的數學成績相差也不是很大,。但還是有7、8個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比較吃力。絕大部分同學上課專心聽講,,進取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下課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墒且灿幸徊糠謱W生的學習習慣較差,有的上課精力不集中,,思想經常開小差,,紀律性不強。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經常完不成,,以致學習成績較差,,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景,,所以,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會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上,,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努力使不一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資料包括下頭一些資料: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具體分析:
在數的計算方面,。計算教學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異常是表內乘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乘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和一位數相乘,。所以,表內乘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到達計算正確,、迅速,。同時,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所以,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齊,。這不僅僅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
在量的計量方面,,教材出現(xiàn)厘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經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等教學資料,,使學生經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軸對稱和鏡應對稱現(xiàn)象,能辨認從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構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資料,,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本事,,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材還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本事,。
三,、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明白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構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應對稱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經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構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概括本事和邏輯思維本事,。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本事和解答應用題的本事,,還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資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本事,。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簡便,,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六,、教學進度
時間資料
第1、2周:長度單位
第3周:兩位數加兩位數
第4周:兩位數減兩位數
第5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第6周:整理和復習,、我長高了
第7周:角的初步認識
第8周: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9周:5的乘法口訣
第10周:2,、3、4的乘法口訣
第11周:6的乘法口訣,、整理和復習
第12周:觀察物體
第13周:7的乘法口訣
第14周:8的乘法口訣
第15周:9的乘法口訣
第16周:看一看,、擺一擺
第17周:統(tǒng)計
第18周:數學廣角
第19周:總復習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0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18名,。通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們都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于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仍有個別學生的行為較為散漫,聽課不專心,,作業(yè)不按時完成,,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都不太好。在本學期中必須進行積極引導,。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這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量的計算方面,,本冊教材出現(xiàn)厘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先現(xiàn)象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xiàn)象,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內容,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總的要求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多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上課,,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抓好“雙基”教學,。
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提供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所學圖形的特征,,并借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表內乘法教學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使學生熟記乘法口訣,,能用乘法訣進行乘法計算,。
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
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讓學生通過觀察、操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發(fā)現(xiàn)、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抓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利用課余時間做好優(yōu)、差生的輔導工作,,讓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脫差。
5,、做好“家校通”工作,,讓家長與學校互相配合,,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五、課時安排:
內容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14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5、我長高了(1課時)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
6的乘法口訣(3課時)
3,、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觀察物體4課時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1課時
1、7的乘法口訣(5課時)
2,、8的乘法口訣(3課時)
3,、9的乘法口訣(4課時)
4、整理和復習(1課時)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
七)統(tǒng)計3課時
八)數學廣角2課時
九)總復習4課時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