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鶴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鶴樓教案1【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4.通過拓展學習其他的送別詩,,了解古人送別的方式
【教學重點】
1,、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2,、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難點】
1,、體會“西辭”“煙花”的意思。
2,、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理解詩題。
1,、師: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首李白的送別詩嗎?生答《贈汪倫》,。(在音樂聲中吟誦《贈汪倫》)
齊讀課題)
3,、引導學生理解詩題:
①師:這個詩題用現(xiàn)在的話怎么說呢?(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關鍵字:“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誰?(李白)介紹孟浩然《贈孟浩然》,。
③題目為我們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介紹黃鶴樓(圖片)
④再讀詩題
二,、通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把詩歌讀正確,,多讀幾次,讀出正確的節(jié)奏來,。
2.指名初讀課文,,師生合作讀。
3,、自學詩句,。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預設】
1、理解“西辭”,。
因為黃鶴樓在西邊,,然后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其實詩句里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lián)P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2,、理解“煙花”。(理解煙花的古今異義,。)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說到煙花,,我們現(xiàn)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那是煙花爆竹,,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p>
師:我們從注釋當中也看到了,。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播放課件)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jié),,可是好友孟浩然卻要離開詩人遠去揚州,,這怎么不令人惆悵呢?來,帶著你的惆悵讀一讀這兩句!
生讀
師:煙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三,、品讀古詩,感悟情感,。
(一)通過“孤帆遠影碧空盡”體會離情
1,、師:故人,老朋友走了,,誰都會感到不舍,。詩歌最美的在于它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現(xiàn)在大家再認真讀讀,,看看詩的后兩句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2,、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孤帆碧空
長江
3、“孤帆”也就是——(孤單單的'一條小船)
4,、此時此刻,,你的腦海里有沒有產生什么疑問呢?(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5,、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板書:目光送)是啊,,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時此刻,,詩人看不到煙花三月美如畫,,看到的只有這——;看不到長江上來來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他的心都跟著——(板書:心相隨)
6,、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孤帆”,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么?
7,、這小小的一個“孤”字,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再來讀
(二)通過“唯見長江天際流”,,理解深情。
1,、師: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李白卻仍然久久地佇立著,佇立著,,誰能讀一讀最后一句話?(指名讀)
2,、李白可能在想什么?(再也沒有人與我……再也沒有人……再也……)
師:從孤帆離開,由近到遠李白在看,,遠到消失,,李白在看,后來一直在看,,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3,、補充:李白與孟浩然分別后的第二年寫的《江下行》。
4,、指名讀全詩
5,、齊讀全詩
(三)朗讀指導
1、師: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里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涌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著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誦到,,男生讀——
2、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對朋友之間的友情是多么感人啊!讓我們再用情地讀讀詩歌吧!(配樂朗誦)
四,、借助詩境,訓練說寫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yè)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
五,、拓展,,了解古人送別的方式
1、自古多情傷離別,,送別時刻以詩相贈,,寄以深深的情意,讓我們走進送別詩,,看看古人都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送別,。
《送元二使安西》 《贈汪倫》 《折楊柳》(留與“柳”諧音“)
2、每首以什么樣的方式送別,。
3,、積累:背誦抄寫
4、總結: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深情厚誼,。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六,、作業(yè)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教案2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了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通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學習重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聯(lián)系詩歌意境,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
板書設計 黃鶴樓 崔顥
空
空悠悠 孤寂苦悶
歷歷
萋萋 觸景生情
……此處隱藏22749個字……說說你對黃鶴樓的了解,?學生暢談,課件出示黃鶴樓的資料及圖片,。黃鶴樓,,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2,、作者簡介: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盛唐詩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jié)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詩名早著,,影響深遠。著有《崔顥集》,。
3,、背景介紹: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把古詩讀熟,。
2、指名學生讀,,注意“昔,、載”的讀音。
3,、高明的朗讀者不僅能夠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還能帶上一定的感情,誰再來讀讀,?并借機評點學生的朗讀,;如這是深沉的崔顥,、這是憂愁的崔顥……
4、學生結合注釋,,默讀弄懂詩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說說。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一個晴好的日子里,,詩人崔顥來到了黃鶴樓,。望著巍峨瑰麗的'黃鶴樓,他有什么感受呢,?(課件出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學生讀,。(課件出示關于黃鶴樓來歷的傳說,。)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樓,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來飲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錢,。道士為了感謝辛老板的盛情,,臨別時,用橘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仙鶴,,誰知這仙鶴在客人來飲酒時,,會跳舞勸酒。從此酒店生意紅火,,辛老板也因此發(fā)了財,。十年后道士重來,歌笛一曲,,只見白云朵朵空中來,,仙鶴隨之起舞,道士也騎鶴而走了,。辛老板為紀念此事,,在蛇山上興工動土,建高樓一幢,,取名黃鶴樓,。學生讀后,,指名說說這幾句的意思。
2,、仔細看看,,這幾句有什么特點?生:有三個“黃鶴”和兩個“空”,,說說這三個黃鶴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
(師生對讀,。生讀一、三句,,師讀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載”,生讀后半截,。感受那種空茫的感覺,。)
3、是啊,,昔日的黃鶴和仙人都已飛升而去,,這里只余下了——生接“黃鶴樓、白云悠悠,、動人的傳說”,。其實,千百年來,,飛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黃鶴呢,?朝代更迭,王侯將相,,功名利祿,、恩怨是非又何嘗不是“一去不復返”呢?
(古人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切都終將一去不復返,,帶著這種感慨,,這種空茫,再讀這四句詩)
4,、詩人感慨之余,,登上了這“天下絕景”的黃鶴樓,極目遠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相機出示“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理解“晴川”,。
學生閉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顥,看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說,,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崔顥詩中的情景。
5,、除了這樹,、這川、這芳草,,詩人應該還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補充。
想象著畫面,,再指名學生讀好這兩句,。
6、如此美景,,詩人站在樓上,,不覺癡了,醉了,,悄悄地,,夕陽已斜,暮色漸合,,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生讀,,回答,。(看到了“煙波江上”,想到了“鄉(xiāng)關”)理解“鄉(xiāng)關”和“煙波江上”,。
7,、夜幕降臨,寂寞就會隨著暮色籠罩過來,,尤其是四處漂泊的游子,,那種愁緒更是深入骨髓。再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
8、崔顥站在黃鶴樓上,,極目遠眺,,看到了家鄉(xiāng)嗎?(沒有)家鄉(xiāng)汴梁,,遙遙無蹤,,難怪詩人才會朝著煙波浩渺的長江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著鸚鵡洲的萋萋芳草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著西斜的紅日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著東升的圓月追問:“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鄉(xiāng)汴梁卻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見絲毫的影蹤,真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斷腸”??!再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
9、這可真是“日暮鄉(xiāng)關無處覓,,煙波江上使人愁”(課件出示,,生讀)
詩人這憂愁又僅僅只是鄉(xiāng)愁嗎?出示崔顥的資料,。
崔顥(約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極為失意,。唐朝開科取士,每年也不過一二十人,,當年白居易二十七歲的時候中了進士,他寫了這樣一句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而崔顥呢,,還不到二十歲就中了進士,,本以為是前程錦繡了,但是卻是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你覺得此刻的崔顥,他還有什么愁,?生:人生失意之愁,。再讀“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首聯(lián)——“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古代的仙人已乘黃鶴飛去,,這里只剩下一座黃鶴樓,。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黃鶴樓因其在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費文瑋也登仙駕鶴于此,。仙人乘鶴,,本屬虛無,“已乘”二字,,以假為真,,化虛無縹緲為真切實有?!翱沼唷倍?,令人思接千載,心生遐想,。
2,、頷聯(lián)——“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仙人駕鶴而去不回轉,,只剩下白云千載浮蕩在空中,。“一去不復返”,令人深感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這里又出現(xiàn)了一個“空”字,前面的“空余”寫的是黃鶴樓,,此處的“空悠悠”的“空”寫的是白云,,黃鶴樓與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怎不令人生發(fā)歲月悠悠,,世事茫茫的無限感慨!
3,、頸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空下的漢水,歷歷可見,,對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鸚鵡洲。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皻v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4,、尾聯(lián)——“日暮相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時思念起遙遠的故鄉(xiāng),?煙波中涌動著不盡的離愁,。“鄉(xiāng)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x,,使人的心境復歸于飄渺的憂思而益發(fā)深沉,,不能自已。尾聯(lián)點題,,歸思難禁的愁緒,。
五、課堂總結:
《黃鶴樓》寫作者登上黃鶴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懷念家鄉(xiāng)的愁思,。全詩起筆高聳,情感奔騰旋轉,,順勢起伏,,情與景水xxx,,以情寫景,以景寫情,,展示了刻骨銘心的情感軌跡,。清代沈德潛評價此詩:“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薄?/p>
六,、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去搜集那些和黃鶴樓相關的詩詞,并做好積累,;
2,、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七,、板書設計:
黃鶴樓
起→用典引出黃鶴樓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轉→描寫登樓所見
合→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文檔為doc格式